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表示,将加快建立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和多部门横线联合的政府租赁住房管理体系,推进住房租赁网格化管理。多渠道筹集市场化租赁房源,切实解决新市民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具体将从三方面入手。其中,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发展,打造专业化集中式长租房,吸引中高收入新市民租住。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商品住宅房价收入比为9.2,相比2019年的8.7小幅上升。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2020年房价收入比创新高,预计2021年小幅回落,但仍将处于较高水平。房价收入比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房价是否存在泡沫风险的指标之一。报告认为,中国家庭收入普遍存在少估现象,若房价收入比高于7.5属于偏高区域。
重庆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03.33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92.2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207.25亿元,增长2.9%。全市经济呈现稳定转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低于上年2.7%的涨幅。其中,居住消费价格下降0.5%。
备受市民关注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其中A、B、C区(核心保护区)外装施工已完成,预计2021年年底就能与公众见面。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占地88亩,总建筑面积17万方,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万方,包括一个核心保护地块和两个协调控制地块。具体来看,将围绕“城市观光”、“非遗传承”和“文化创意体验”,并结合“夜经济”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创意”、“文化+跨界”的全景体验发展,并规划传统文化体验、国潮文创体验、国际交流中心和生活方式中心四大特色区域。
1月20日,中骏集团控股发布公告,公司正在考虑可能分拆集团商业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及住宅物业管理服务业务于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于公告日期,尚未作出有关可能分拆上市的正式上市申请。公司将遵照上市规则的规定另行刊发公告。
新年伊始,房企迎来新一轮的发债潮。截至 2021年1月13日,共有32家房企发行债券,包括碧桂园、世茂、旭辉、新城、龙湖、龙光、蓝光、建业等多家房企,募集金额合计约735.22亿元,融资量较大,同比增长25%。从发行债券结构看,截至1月13日房企发债以境外为主导。境外发债86.52亿美元(约561.23亿元),境内发债175亿元,境外发债占比明显上涨,占总体发债量76%,同比增加10个百分点。从融资利率来看,截至1月13日发债房企的综合融资利率为5.36%,较2020年房企全年融资成本下降0.77个百分点。
重庆北火车站完成升级改造,今日起正式投入使用。市民不论从北广场进入重庆北站,还是南广场进入重庆北站,均会进入到重庆北站候车厅,只需选择自己就近进站口进站即可。据悉,此次升级对重庆北站南广场和市政交通进行了优化,强化重庆北站“北广场+高架站房和地下城市通廊+南广场”天上、地下双联通的枢纽功能,实现了铁路、轨道、公交的零距离换乘。随着,重庆北站升级完成,旅客乘车环境更加的舒适,在南北广场进站验证通道达60个,旅客乘坐公交车、地铁、私家车、网约车可根据下车地点选择就近进站口进站。
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继续回落,降至9759元/平方米,全国市场商品房销售压力仍旧较大,以价换量、加紧回款已成为广泛销售手段和目标。从全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来看,70城房价稳中略涨,其中一手房房价同比仅一线城市涨幅扩大,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涨幅均继续收窄。二手房市场房价表现与一手房一致,其中一线城市12月环比翘尾,涨0.5%涨幅扩大。其余各能级城市整体环比涨幅均持平或收窄。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17.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6%,比预期增加1.1个百分点,增速比前11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2%。商品房销售额17.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前11月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15.5万亿元,增长10.8%。单月数据来看,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表现翘尾,是支撑全年行业增速超预期的关键,究其原因,主要是融资与信贷层面双双收紧的大背景下,加速房企追赶销售回款的进度。
重庆地铁环线剩余段,即二郎(不含)—重庆西站—重庆图书馆(不含)即将开通,届时地铁环线将迎来成环运营。环线成环后,轨道集团将以“内环/外环”方向表明列车运行方向。其中,内环为顺时针行车方向,外环为逆时针行车方向。内环方向全程末班车始发站为重庆图书馆,运行路径为:重庆图书馆→重庆北站南广场→四公里→重庆图书馆。外环方向全程末班车始发站为二郎,运行路径为:二郎→四公里→重庆北站南广场→二郎。
国家统计局网站18日公布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显示,2020年1—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住宅投资104446亿元,增长7.6%。202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2%。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8%。202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8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比11月末增加312万平方米。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和四川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两地将根据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就业社保便捷行动。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持续深化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协同,通过网上申请、电子化转移模式,确保川渝两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高效顺畅。推进社会保险协同认证,推动农民工、新业态新经济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不受户籍限制,在两地便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协同开展川渝两地退休人员、工伤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实现工伤认定协查、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互认。
重庆中心城区已于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371.6万户,覆盖率99%,较2019年跃升近52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已覆盖193个镇街、1393个社区、11267个小区的587万户居民,覆盖率83%。
1月14日,江北区与远洋集团等三家企业签署城市更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将携手把长安三工厂片区打造成为升级版“远洋太古里”,以及长安汽车新的总部基地。项目总占地约500亩,其中商业商务建筑体量约30万平方米,定位是“总部经济+高端商业聚集区”,将打造以“科技智慧、绿色人本”为特点,集行政办公、客户体验、汽车文化传播为一体的长安汽车未来总部城。该项目对优化江北区乃至全市商业结构、强化总部经济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重庆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一卡通用的电子健康卡,目前,全市累计发放电子健康卡812万张,用卡日均30万人次。凭电子健康卡不仅可在医院“亮码入院”,还可进行挂号、取药、查报告等全流程就诊。作为每个人的“健康就医凭证”,电子健康卡全国通用。
公交站台星罗棋布,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是成了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但部分公交站台仍存在管理与设施不足的短板。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陈强提出了《关于加强主城公交站台管理的建议》。针对建议,市交通局积极落实,全力推进主城区118个站点公交站务设施各项工作,目前已完成103个站点建设。
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为配合各地政府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避免重复购票退票给旅客带来不便,自发售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车票起,铁路车票预售期由原来的30天调整为15天,即1月29日起售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车票。1月14日至1月28日,只发售2月11日(除夕)及以前的车票。自1月29日起,旅客可在同一起售时间通过12306网站、铁路12306手机App、电话订票、自动售票机、车站窗口和代售点方式购买车票,具体起售时间可通过12306网站(含客户端)查询。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发布意见,要求统筹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平安有序出行。2021年春运将从1月28日开始,3月8日结束,共计40天。《关于做好2021年春运工作和加强春运疫情防控的意见》指出,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切实强化底线思维,充分预估风险挑战。
1月12日,中骏集团控股发布销售简报。2020年12月,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111.64亿元,合同销售面积906,783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2020年12月的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2,312元。
1月12日,华润置地有限公司发布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1个月未经审核营运数据公告。公告称,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一个月,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390.5亿元,总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954,266平方米,分别按年增长146.7%及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