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供港蔬菜”上线“淘菜菜”45天销量暴增15倍

南方都市报 2021-10-18 07:00 8901阅读

“7月16日第一天上线淘菜菜,我们接到的订单是3000到4000份,到8月底日均订单量已经涨到了5万份,”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东升农业集团总经理区志荣的预期,“我清楚地记得日均订单从3000增长到5万份的时间是45天。”

作为供港蔬菜的龙头企业,东升农场在内地市场的供应主力渠道为线下精品超市,在上线阿里社区电商平台“淘菜菜”后,每天接踵而来的订单让区志荣不得不紧急加购设备、扩招工人,并计划为淘菜菜单独增设蔬菜加工生产线。

9月14日,阿里宣布整合“盒马集市”与“淘宝买菜”为统一的新品牌“淘菜菜”,并对其社区电商供应链进行全链条升级。前端,淘菜菜依托百万小店,构建社区“一刻钟便民惠民智慧社区生活圈”;上游,则依托于它构建的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采直销网络。

“供港蔬菜”45天订单增长15倍

每天下午两点半,当一排排冷链物流车从东升农场出发运往淘菜菜总仓,东升农业集团总经理区志荣也松了一口气。7月份,阿里社区电商与东升农业集团签订基地直采协议,东升农场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将通过淘菜菜供给广东的社区小店。本以为这是一单小生意,随之而来的订单增长却让区志荣应接不暇。

“东升农场起初是通过沃尔玛永旺、山姆会员店等线下精品超市渠道去供应内地市场,现在已经全面覆盖传统电商、社区电商等新零售渠道”,区志荣告诉南都记者,其中增速最快的是7月份刚刚建立合作的淘菜菜,“7月16日刚接入淘菜菜订单时,一天的单量是3000到4000单,到了8月底日均订单量已经达到了5万单,预计到今年年底日均单量将达到8-10万单。”

东升农场总部位于广州南沙,其创始人区景泰自1963年起便在香港从事蔬菜贸易。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小在广州番禺长大的区景泰1985年在广州建立第一个50亩试点农场,并将业务范畴从终端销售不断扩大到覆盖生产、加工、销售在内的整个蔬菜供应链条。目前东升农场已在全国建立15个蔬菜基地,总面积25万亩(包括合作蔬菜基地),全年产值8亿元左右。

历经半个世纪的打拼,区景泰仍以“供港蔬菜一哥”的名号被业内熟知,而东升农场的业务却远不止“供港蔬菜”。据了解,目前东升农场的产品有八成是供应给内地,两成销往港澳及海外市场。在质量保障方面,东升农场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包括种植信息、加工信息、监测信息、销售信息均可以记录、查询。

“在蔬菜源头上,供港蔬菜和供应内地各个零售渠道的蔬菜是一致的,只是包装、分拣、标签等环节有所区别,”区志荣透露,目前东升农场主要为淘菜菜在广东市场提供叶菜、瓜果、根茎等蔬菜,共计20多个品种,与供港蔬菜均出自相同产区。

据了解,目前东升农场在淘菜菜上最为热销的一款农产品为“供港玉米”,价格在2元左右,月销近10万份。“玉米的产区众多,其中包括广州南沙,产量充足、市场规模大而且没有农贸市场的中转环节,通过淘菜菜从生产基地直接送到消费者餐桌上,因此可以实现接近成本价销售,”东升农业集团副总经理范梅红称,今年5月,广州疫情反弹期间,东升农场也是通过社区电商的形式定向对荔湾的封控区供应蔬菜。

蔬菜损耗率从15%降低至3%

“供港蔬菜”从精品超市走向社区小店的背后,是淘菜菜从农业基地、物流仓储到终端服务的全链条效率优化。

在产地端,数据显示,淘菜菜已经直连了近万个农产品基地,并与数字农业产地仓、销地仓,及自身的加工仓、中心仓、网格仓、社区百万小店全面打通,持续推进农产品仓配冷链保鲜加工体系建设,过去半年来销售了5亿斤农产品。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和阿里社区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丰富线上营销场景,助力农产品上行;打造淘菜菜直采基地,加强源头品控;优化销售模式和效率,实现以销定产等。这意味着更多像“供港蔬菜”一样有口碑和质量保障的农产品基地,将通过淘菜菜直连社区小店,高效供应给广东消费者。

在物流端,传统模式下,从生产基地到批发市场,再从批发市场配送到终端门店,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不同环节之间往往是断层的,不仅反应流程长、效率低且易损耗。

据范梅红介绍,与淘菜菜合作模式下的商品损耗率比传统零售渠道大幅降低。“我们原来卖出去的菜,是不确定今天能否100%销售出去的,现在来自淘菜菜的订单,今天出的货会100%卖完,不会有库存,产生的损耗也降到了最低”,范梅红称,此前通过线下渠道供应蔬菜,损耗预计在15%左右,淘菜菜平台出货后的损耗可以控制在3%左右。

“一般早上10点到12点,淘菜菜会把准确的订单量给到我们,我们拿到订单后下午两点半就要发货,整个反馈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范梅红称,“下午我们的冷链物流车负责把蔬菜从基地送到淘菜菜总仓,再由淘菜菜送到小店,从而保证消费者去小店自提的蔬菜都是最新鲜且有安全保障的。”

“传统零售层层分销,每一层流转,农产品都在‘等待售卖’中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造成农产品损耗的重要因素。淘菜菜聚合确定性的订单,在上游确定性采购,通过确定性的流通链路,在确定性的时间内交付给用户。每个环节的确定性使供需匹配及商品流通效率极大提升。”淘菜菜负责人表示。

社区电商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作为从农产品基地到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站,淘菜菜小店在近期也迎来升级。9月14日,在“淘菜菜”品牌升级的同时,首家“淘菜菜”小店正式亮相。

南都记者在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望龙小区的首家“淘菜菜”小店看到,60-70平米的空间内,有序划分了冷藏柜、冷冻室、常温取菜区、24小时自提柜、直播区、喝茶桌、快递寄存等7个区域,功能涵盖社区电商自提点、百货便利店、直播间,以及快递寄存、社区居民活动空间等。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淘菜菜平台购买果蔬生鲜、日用百货等,来小店自提;也可以在小店收发快递。另外我还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厨艺分享、花艺交流等”,首家淘菜菜小店店长牛志芳称,“一店多能”是这家小店的特色,未来还会根据周边社区居民的需求开拓更多功能。

对于升级后的品牌定位,淘菜菜负责人表示,“淘菜菜是为美好生活而来,希望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实惠好货,更便利且有温度的服务;同时要帮农民增加收入,让小店生意更好。”

这与各城市正在加快建设中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趋势一致。5月31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

“一般60岁到75岁的老年人是高度依赖社区商业的,他们最大的行走距离也就是500米,很多有孩子、老人的家庭,需要社区商业提供更多的帮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表示,社区的商业机会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未来中国零售业发展主要的土壤就是在社区。

“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淘菜菜做的不只是卖菜的生意,而是以小店作为依托,满足社区全场景的需求,”淘菜菜市场运营负责人汪庭祥表示,比如以社区小店作为载体,如果东西购买的多,团长也许可以提供到家服务,如果小店周边需求密集,也许可以开一个前置仓,如果社区很多老人也可以为其定制服务,这是淘菜菜的愿景。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汪陈晨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