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搜索历史清空

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公众参与不可或缺

南方都市报 2021-10-22 10:00 3857阅读

日前,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文,就“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不脱离广州实际,杜绝运动式、盲目实施城市更新,不随意改建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除因重大公益性市政建设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不得伐移古树名木,同时还明确建立定期检查工作机制,“健全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机制”,对各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情况进行检查。

此番广州就“城市更新中的大拆大建问题”发文,是对8月底住建部同题“大拆大建限制令”的再贯彻、再明确。据南都此前报道,广州已成立4个专项核查工作组和1个技术指导组,对现有119个旧改项目完成了“全面核查”。而对照住建部文件的相关表述也不难发现,此番广州城市更新“新政”,将着力点放在了具体落实与督促机制的搭建上,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通过定期检查工作机制、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机制,实现对各区城市更新行动的具体化监督。

很显然,公众监督和专家咨询在城市公共决策过程中被赋予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几乎与此同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亦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完善广州市绿化工作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广州市树木保护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更是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应最大限度避让古树、大树”,规定因同一个工程项目需砍伐大树超过2株,或迁移大树超过10株的,都必须进行专家论证并寻求公众意见。

两个政府主管部门的先后表态,甚至在某些地方明确体现出了政策的衔接性,比如住建局文件中的“严格审批控制树木迁移、砍伐数量”与园林局砍伐大树超过2株就要进行专家论证并征求公众意见,都很好地呼应并重申了公众参与在城市公共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到株的决策限制,不能小看这些越来越细化的标准、规则和执行程序,正是这些逐渐细致的条款及其监督机制,才能确保防止大拆大建的共识,在实操阶段有基本的执行力。

在此之前,广州就进行了一轮政府部门与市民良性互动。针对城市多个路段承载诸多市民情感的榕树被迁移、砍伐的情况,不乏市民去信表达诉求,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更是以专家意见的方式深度参与其中,并最终促成广州出台树木“身份证”制度,对城区行道树、大树、古树名木实行身份证管理,将更多城市树木纳入保护范围。

在此过程中,广州市民、专家学者与政府主管部门围绕城市绿化、建设问题的深入互动与对谈,可以说在解决具体问题基础上,已经触及了更深远的城市公共治理问题,这也是随后住建局将对中央文件的贯彻,落脚于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机制的一个最直接背景。

城市更新防止大拆大建,鼓励采用“绣花”功夫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特色风貌。在各地一度热络的城市更新行动中,最迫切的其实往往就是理念的更新,对什么是城市的历史文脉与特色风貌,施政者与普通市民之间可以有观点的差异,却不能阻断彼此沟通的渠道,这正是落实中央文件的“广州方案”的核心要旨所在。

定期检查工作机制作为行政内部督促的一种,其与“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机制”如何能够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互动,考验一座现代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更进一步说,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通过顺畅的途径所反馈出的具体情况,要能够成为激活行政监督的线索、纠偏行政决策的力量。一来需要从来不乏热情和参与精神的市民群体,二来有赖制度化的信息沟通机制,尤其这种机制是在决策过程中的“一票否决”地位。当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不再是装饰性、阶段性的设计,城市公共决策的科学与民主才能有最根本的保证,从这一角度可以说,“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才是整个文件执行细则的题眼所在。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的“榕树保卫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公共参与的思考与实践,都是现代城市治理的一次案例教学、一笔宝贵财富,值得被记取和发扬。

来源:南方都市报

重要提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乐居财经立场。本文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文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等相关权利的,请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等相关资料,点击【联系客服】或发邮件至【ljcj@leju.com】,我们将及时审核处理。

24小时热门文章

更多热读

最新文章

更多原创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