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购房群,专家带你选好房

已有112344人加入微信群参与讨论

立即进群

《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乐居买房 原创 本地新闻
发布于 2021.10.21 07:00 阅读:2.3w

10月19日,《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松山湖科学城规划范围包括松山湖高新区大部分区域,以及大朗镇、大岭山镇、黄江镇部分区域,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90.5平方公里(含水域),协调区规划面积41.7平方公里。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创新集中度突出的科学城之一,松山湖科学城于2020年7月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成为承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

日前,总体规划已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同意实施。

批复意见指出,松山湖科学城要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构建基础科研体系,推动核心技术研发,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区域开放合作,提升城市综合服务。

到2022年,全面完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规划布局,开工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和标志性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

到2025年,科技实力、营商环境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研能力快速提升;

到2035年,建成一批全球领先、开放共享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群体性突破,初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部分)

“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空间布局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系统

按照规划,松山湖科学城将山水生态与科学功能有机融合,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双城联动,形成“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的空间布局。

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北湖南山、一核四区”空间布局

其中,“北湖南山”是指彰显北湖、南山的生态区位特色,保育山湖生态绿核,修复山湖生态联系,建立“双核、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依托北湖南山的稀缺景观资源,重点在依山环湖布局科技研发功能,营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与氛围。外围邻近布局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功能。

“一核四区”则以大装置集聚区为核,布局大学院所、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产业、莞深科技成果合作“四区”,实现科教、科研、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大装置集聚核心区位于巍峨山北麓及背山面湖地带,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进一步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一流大学、一流科研院所、头部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带动的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其中,在巍峨山北麓规划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保障散裂中子源二期及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项目落地。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建设效果图

大学院所集聚区位于松山湖北岸,在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等既有大学院所基础上,进一步集聚世界一流大学或学院、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产学研创空间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产业化。保障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东莞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创新区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新材料产业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区位于松山湖西南岸及科学城大岭山片区,利用相对充裕的土地资源,重点拓展新材料等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主题集聚的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片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产业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区位于松山湖东部,依托龙头科技企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发展中试验证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加速器、公共实验平台等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功能。

同时,充分发挥黄江地处莞深边界,连接两大科学城的地缘优势,积极承接两地科学城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深莞科技成果合作转化区。

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总体规划指出,要以科研人才为核心,以全民创新为目标,探索科学城发展新思路,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更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接国际先进通行规则,有效释放人才、设施、平台、知识、资本等创新资源的潜能,为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创新动力,为接下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面建设提供先行示范。

科研人才是推动科学城跨越发展的创新之源。近年来,松山湖共引进各类人才超过2500名,其中教授、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近30%,国家杰青等人才超过120人,陈和生、王恩哥、汪卫华、方滨兴、李国杰等近68位科学家扎根于此。

围绕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松山湖科学城定制供给创新服务与生活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一批湾区一流的基础教育设施,提供高品质的健康医疗服务,加强住房多元保障,打造国际化人才社区,使各类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研的科学家园。

松山湖未来5年将提供1万套人才房,满足人才住房需求

根据《松山湖科学城人才社区建设规划》,松山湖将陆续推出总建筑规模约70万平方米的人才房,预计3年内完成住房建设5000套,5年内完成近10000套,有效满足人才居住需求。

松山湖还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全力为各类人才搭建成长进步、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总体规划中专门提到,要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中科院等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研究院、实验室和研发机构等方式,大力引入各类高端人才资源。针对重点招引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全产业链、全创新链核心环节的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整团队成建制同步引进,以项目绩效为导向,实施更大力度的激励性事后补助奖励政策。

松山湖科学城还将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制度,探索推行首席科学家制度、科研项目科学家全面负责制,探索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实行基础研究领域科研经费“包干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充分“松绑”,赋予高校、科研平台等创新主体在用人、资金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

松山湖生活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此外,总体规划特别提出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机制。包括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机构服务平台,引导科学城创新资源与园区企业有效对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探索试点“先确权、后转化”模式,以及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工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有效激发试点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松山湖科学城还创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主动建立重大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实验线站、专业性实验室、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中心,探索以市场化方式统筹组织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配套条件建设、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成果转移转化等。

宏伟蓝图已徐徐展开。

未来,松山湖科学城将在东莞迈向GDP高质量稳定过万亿元并接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发挥关键引领作用,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让我们一起拥抱东莞美好的未来吧!

       来源:东莞地产圈

展开正文
热门楼盘 更多

帮您找房 好礼相送

获取专属置业报告 0元领3888元找房礼包

参与活动
热点资讯 更多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发起评论可获得更多关注

马上评论
买房攻略 更多
目录
重要提示:1、本页面内容归本网站所有,未经本网站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2、需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3、本页面内容,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商业性或盈利性用途。页面所载内容不代表本网站之观点或意见,仅供用户参考和借鉴,最终以开发商实际公示为准。商品房预售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用户在购房时需慎重查验开发商的证件信息。本页面所提到房屋面积如无特别标示,均指建筑面积。4、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许可,否则本网站依法保留追究权。
东莞房产网购房圈正文页